返回 朱元璋到现代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157章 刘伯温给朱元璋背锅[2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生生世世小说]https://m.3344shu.net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r/>
    刘伯温话音刚落,朝堂上瞬间炸开了锅,大臣们交头接耳,议论纷纷。

    有人面露恍然之色,似是理解了这背后的深意。

    但也有人依旧满脸狐疑,对刘伯温的说辞持保留态度。

    御史冷哼一声,再次站出来,目光盯着刘伯温。

    “诚意伯,你说得倒是冠冕堂皇。”

    “可我在领取俸禄时,发现账目上有频繁的涂改痕迹,又该如何解释?”

    “这可不是一句‘市场波动就能轻易打发的。”

    面对御史的咄咄逼人,刘伯温神色坦然,脸上依旧保持着那副从容不迫的神情。

    “这位御史,正是问题的关键所在。”

    “市场行情瞬息万变,物资的价格每日都有波动。”

    “为了确保各位同僚的俸禄公平合理,在核算物资折合成宝钞的过程中,我们不得不根据最新的价格进行调整。”

    “每一次的涂改,都是为了贴合当下最真实的市场价值,绝无任何隐瞒或舞弊的意图。”

    “而且,所有的调整都有详细记录,参与核算的官员也都一一签字确认,随时可供查验。”

    这时,赵好德也站了出来,向朱元璋行礼后道,“陛下,臣可以作证。”

    “这两日,臣与诚意伯及户部的同僚们日夜操劳,就是为了能把这俸禄折算之事做到尽善尽美。”

    “那些东西的价格都是锦衣卫去核算的,确保了信息的准确无误。”

    “我们绝不敢有丝毫懈怠,一心只想给诸位同僚一个合理的俸禄发放结果。”

    朱元璋清楚赵好德是个清正廉洁的好官,此次的空印案中,他也只是被无辜牵连。

    听到赵好德的话语,朱元璋微微对他点头,眼神中流露出一丝认可。

    旋即,目光转向刘伯温,脸上浮现出一抹欣慰之色。

    “伯温,此次俸禄折算之事,虽说推行过程中有些仓促,却也足见你一心为朝廷分忧的赤诚之心。”

    “你能想出以宝钞折算俸禄这一法子,且安排得如此细致,方方面面都考虑周全,着实不易,做得好!”

    话锋一转,朱元璋语重心长道,“但往后行事,还是要更周全些。”

    “此次虽有赵爱卿等为你作证,可朝堂上百官议论纷纷,也说明这中间沟通环节确有缺失。”

    “政令的推行,不仅要考虑到政策本身的合理性,也要注重与百官的沟通,让大家明白其中的深意,如此才能减少不必要的误解与纷争。”

    刘伯温心里真的有些无语,暗自腹诽那些大臣都是蠢货,没有陛下的命令,自己怎么敢私自把官员的俸禄做出改变。

    但面上依旧保持着恭敬的神色,谦逊道。

    “陛下过奖,此乃臣分内之事,能为陛下排忧解难,为大明社稷尽绵薄之力,是臣之荣幸。”

    “往后臣定当更加谨慎行事,注重与诸位同僚的沟通,不再出现此类疏漏。”

    朱元璋脸上带着几分笑意,摆了摆手说道,“好了,此事就翻篇了。众卿继续奏事。”

    话音刚落,朱标朝着朱元璋恭敬地行了一礼,朗声道,“父皇,儿臣有一事启奏。”

    “儿臣希望牛晓乾能进入东宫,辅助儿臣处理诸事,他定能为日后治理天下增添助力。”

    朱元璋几乎未作迟疑,当即点头应道:“准了。”

    这干脆利落的回应,让朝堂的大臣们都有些发懵。

    毕竟,此前对于官员任用,朱元璋向来极为审慎,此番竟如此迅速地同意朱标的举荐,着实出乎众人意料。

    就在这时,那位弹劾过李奥和刘伯温的御史又迫不及待地站了出来,脸上带着惯有的执着与较真。

    “陛下,此事万万不可如此草率!”

    “这牛晓乾,臣从未听闻其名,也不知其来历背景。”

    “骤然将其纳入东宫,关乎太子安危、朝堂未来,不可不谨慎!”

    此言一出,那认识牛晓乾的几人,脸色瞬间变得阴沉下来,都一脸不善地看向御史。

    在他们心中,牛晓乾可比朝堂上这些官员的作用重要的多,这御史如此贸然阻拦,实在是有些不知深浅。

    “牛晓乾虽不为众人熟知,但其才学品德,孤已亲身考察。”

    朱标直视着御史,缓缓说道,“他饱读诗书,博古通今,对经世致用之学颇有见解,绝非纸上谈兵之辈。”

    “且其心怀苍生,一心报国,常以天下为己任,如此贤才,实乃我东宫之幸,大明之幸。”

    “孤相信,有他相助,定能裨益东宫,为父皇分忧,为大明的千秋万代奠定坚实基础。”喜欢朱元璋到现代请大家收藏:

第157章 刘伯温给朱元璋背锅[2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