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朱元璋到现代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119章 开始改革的第一次早朝(1)[2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生生世世小说]https://m.3344shu.net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袒武将之举?”

    朱元璋的眼神锐利如鹰,扫视着朝堂众人,“如今外患未除,若没有强大的军队,如何抵御外敌?百姓又怎能安居乐业?”

    说到这里,重重地拍了一下龙椅扶手,脸上的怒容愈发明显。

    “来人!把他拉出朝堂,打二十廷仗!以儆效尤!”

    此言一出,朝堂上瞬间一片死寂。

    李奥喝着红牛目睹这一切,心中暗自思忖,难道现在就有文臣开始慢慢抱团,开始有意识的压制武将?

    那名文官吓得瘫倒在地,脸色惨白如纸,嘴唇颤抖着,想要辩解或是求饶,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。

    两名侍卫迅速上前,架起那名文官就往外走。

    随着那名文官被拖出朝堂,隐隐传来他的求饶声,可朱元璋却不为所动,神色依旧冷峻。

    其他大臣们都低着头,大气都不敢出,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就触怒了龙颜。

    朱元璋看着下面噤若寒蝉的大臣们,目光如炬,缓缓说道:“魏国公所提的军校事宜,乃是为了我大明的长远发展。”

    “咱希望培养出的是真正有能力、有担当的军事人才,而绝非那些只凭家世背景,不学无术的庸才。”

    “无论出身何处,只要有真才实学,都有机会进入军校,为大明效力。”

    朱元璋的话一出口,李善长心中的那点喜悦顿时收敛了几分。

    他知道,朱元璋的心思不会那么简单,这军校的设立或许不仅仅是为了给淮西子弟提供机会,更是为了选拔出真正优秀的军事人才,巩固大明的江山。

    这时,一位浙东官员有些颤巍巍的站了出来,拱手说道:“陛下,臣赞同魏国公关于军校不看家世背景的提议。”

    “但臣担心,若没有一套公正合理的选拔标准,恐怕难以保证选拔出的学员都是真正的人才。”

    徐达看了看这位官员,点头说道:“这位大人所言极是。”

    他转身面向朱元璋,“陛下,臣在制定军校章程时,已经考虑到了这一点。”

    “我们会设立严格的选拔标准,包括身体素质测试、军事理论考核、品德评估等多个方面,确保选拔过程公正透明,选拔出的学员都是精英中的精英。”

    朱元璋微微点头,说道:“嗯,魏国公考虑得很周全。”

    随后扫视所有大臣“可还有什么异议?若没有,此事就这么定了。”

    朝堂上一片寂静,无人再敢提出反对意见。

    朱元璋见状,满意地说道:“既然如此,魏国公,你即刻着手筹备军校相关事宜,务必在最短时间内让军校步入正轨。”

    徐达再次抱拳,坚定地说:“臣遵旨!臣定当竭尽全力,早日建成军校,为我大明培养出一批能征善战的栋梁之材。”

    朱元璋微微颔首,随后说道:“继续奏事。”

    紧接着,还未等六部官员有所动作,刘伯温便立刻向前迈出一步,朗声道:“陛下,臣就宝钞相关事宜,以及银行成立之事,有本奏报。”

    言罢,他从袖中掏出两份精心撰写的奏本,同时拿出几张印制精美、上面印有百姓劳作场景与壮丽山河图案的宝钞。

    一并呈递给身旁的太监,太监恭敬地接过,随即将其转呈给朱元璋。

    此言一出,所有大臣都是微微一愣,脸上露出惊讶与好奇之色,没想到今日的早朝竟会接连出现如此多至关重要的议题。

    而且,在他们固有的认知里,宝钞他们自是熟悉不过,但对于刘伯温口中陡然冒出来的

    “银行”

    一词,却感到格外陌生。

    于是,大臣们不禁纷纷交头接耳,小声地议论起来,朝堂上顿时响起一阵细碎的低语声。

    朱元璋接过奏本和宝钞,目光迅速扫过奏本内容,又仔细端详了一番宝钞,而后微微点头,说道:“先讲讲宝钞之事,再说说这成立银行究竟有何作用。”

    刘伯温微微躬身,神色严肃地说道:“陛下,如今宝钞在我大明广泛流通,极大地方便了百姓的交易往来,对国家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。”

    “然而,臣在近日的调研中发现,宝钞存在一些弊端。”

    “宝钞的防伪技术不足,市面上已出现了不少伪造的宝钞,这不仅损害了百姓的利益,也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。”

    “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难题,臣召集了一众能工巧匠,经多方钻研,成功制作出用于印制宝钞的特殊纸张和颜料。”

    “采用这些特殊材料印制宝钞后,伪造宝钞的难度将大幅提升,如此,便能切实有效地遏制假钞肆意泛滥的不良现象。”喜欢朱元璋到现代请大家收藏:

第119章 开始改革的第一次早朝(1)[2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