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重返1977:从成为高考状元开始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106章 前门情思大碗茶[1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生生世世小说]https://m.3344shu.net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姐弟俩刚吃完午饭,把餐桌收拾干净,敲门声响起。

    高远疑惑,走过去开门一看,门外站着王好为导演。

    “你小子有没有正事儿啊?说好的今天要把男主演的人选交给我,我等了你一天都没把你等过来,你忘到脑瓜子后面去了是吧?非得让我主动找你一趟,显你不可或缺是吧?”王导没进屋,愤怒,先喷上了。

    “哎哟导演,我这不是太忙了么,厂长交代我,必须得把《太极》的选角工作做好,我就没顾上。您别生气,请进,请进。本子我改好,重新做了人物设定,您稍等,我拿给您看看。”

    高远说着,奔里屋,去拿修改好的剧情本子。

    王好为进了房间,一眼瞧见高雅,双眼一亮,道:“呀,好漂亮的姑娘啊,你是……高远的姐姐吧?”

    高雅羞赧一笑,道:“导演您好,我叫高雅,您快请坐,我给您倒茶。”

    王好为拉着高雅的手,笑呵呵说道:“别忙活了,拿完本子我就走,组里还一大堆事儿呢。”

    “那也得坐一会儿啊,再忙也不差这一时半会儿的。”高雅热情地说道。

    王好为这才在沙发上坐下了。

    高远走出来,将修改好的剧本递给她,也坐下后说道:“既然找不到年龄合适的演员,没办法,我改了个设定,把男主角的年龄往下降了降,其他方面改动不大。

    这样一来,演员的选择面就广了。

    我属意的有两个人选,一个叫濮存昕,一个叫杨立新,两人都是人民艺术剧院的,导演可以去联系一下。”

    王好为看了看他修改后的新剧本,点头表示满意,看到濮存昕的名字,她问道:“这个濮存昕,是人艺的老院长苏民老师的孩子吧?”

    高远点头道:“对,我记得苏院长原名叫濮思洵,祖籍是江苏溧水人。”

    王好为也点着头,道:“濮存昕,我还真认识他,嗯,这名演员你选得好,那家伙,戴上副眼镜就是个斯文败类。”

    高远和高雅都笑了起来。

    王好为又说道:“至于这个杨立新,我一起看看,比较比较吧,我现在就去人艺,走了啊。”

    “在坐会儿呗。”

    “不了,尽快把人选定下来,年前封机不拍了,等年后再开机,还有一堆事情呢。”

    高远姐弟俩陪同王好为下了楼,他俩要去委托商店逛一逛。

    海淀这一块儿还没有,要去委托商店,得进城。

    于是姐弟俩又挤公交车,奔无比熟悉的北新桥。

    北新桥商场,过了十字路口,马路东边就有一家委托商店。

    那么,啥叫委托商店啊。

    简单说,委托商店有点像当铺。

    商店里所有的物件都是别人寄卖的,双方商定一个价格,店家售卖出去后,会向寄卖者收取一定比例的提成。

    又或者是,店家把物件买过来,那么,卖多少钱就与寄卖人无关了。

    姐弟俩走进商店。

    高远一瞧,面积不小,百十平左右的样子,屋子里摆放在一溜玻璃柜台,柜台后面是货架。

    货架上琳琅满目。

    什么二手电视机、收音机、电风扇之类的家用电器。

    柜台里放着各种手表,国产的、瑞士的、德国的,男款的、女款的。

    靠西墙那个区域里,全是古玩字画,各种瓶子罐子造型独特,异常精美。

    甚至还有成套的蛐蛐罐。

    让高远大开眼界。

    商店中间摆放着古家具,黄花梨的、紫檀的。

    高远也不懂,更没打算搞收藏。

    不过话说回来,这年月搞收藏捡漏还真是个好时候。

    马未都不就凭借精准的眼光和过人的胆识发家致富了么。

    还有女长老,整车整车地往香港倒腾紫檀家具,赚得盆满钵满,连体型都很丰满。

    也不知道第三代唐长老压上去是个啥感觉?

    虽说这是个捡漏的好年代,买到一件好玩意儿可以传家,但对于超出自己认知范围内的事物,高远向来敬而远之。

    别眼热马未都、女长老,人家那都是实打实有真本事的。

    但是你同时也得知道,在这个年代里打眼、被坑的人照样不在少数。

    高远姐弟俩挨个柜台转了一圈,倒是看到一台相机,还是1923年出厂的徕卡1A型照相机,就是外面带个棕色皮套的那种,但它太古老了。

    镜头胶圈和快门,包括过片扳手像密码锁一样,根本就不能用了。

    高远只想买一台国产的海鸥或者友谊,问了售货员。

    售货员眼皮子都不带抬一下的,张嘴扔出来两个字儿:“没有!”

    姐弟俩苦笑一声便死心了,一起往出走。

    买不到怎么办?

    也不是没有办法,可以租。

    广场上就有租售相机的摊位。

    高远租了一台,买了个胶卷,先给姐姐咔嚓了几张,又在附近转悠起来。

    城门楼子、广场、纪念碑、大会堂、纪念堂、街道、蹬着自行车的行人,拍了个一溜够。

    他神奇的发现,广场上居然有人在摆茶摊儿卖大碗茶。

    一看就知道是返城的知青。

    因为知青们穿着非常朴素,大多数人裹着黑棉袄,穿着免裆裤,脚蹬棉布鞋,棉袄上补丁摞补丁。

第106章 前门情思大碗茶[1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