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李世民假死?那朕就威服四海了!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692章 可怕的猜测[1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生生世世小说]https://m.3344shu.net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在风疾的折磨下,乾武十八年的整个夏季,李承乾罕有清醒的时候。

    风疾肆意啃噬着他的躯体,每一次呼吸都伴随着钻心的疼痛。

    他时而在昏迷中喃喃呓语,声音微弱,双手无意识地挥舞。

    时而短暂苏醒,眼神却空洞迷茫,对周遭的一切都失去了感知。

    朝堂之上,气氛压抑无比。

    大臣们三五成群,交头接耳,眼神中满是惶恐不安。

    所有人都在低声议论,那一句“陛下要不行了”,在朝堂上悄然传开,每一个字都沉甸甸的砸在众人的心头,让他们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慌。

    平日里的尔虞我诈、明争暗斗此刻都被抛到了九霄云外,大家心中只有一个念头:若陛下真的离去,这大唐的江山该何去何从?

    不知不觉,乾武十八年的秋,凉意比往年早了许多。

    清晨,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洒下,人们便能清晰地感受到空气中那丝丝沁骨的寒意。

    今年的秋天,树上的叶子泛黄的速度格外惊人。

    街边的柳树,不过短短数日,那翠绿的叶片就开始变得枯黄、卷曲,一片片在秋风中摇曳飘落。

    陛下生命垂危,可偏偏太子殿下也出宫去了。

    自从王文在朝堂上得势之后,太子殿下就如同消失在了众人的视野之中,不常出现在众人眼前。

    曾经,太子作为储君,时常参与朝政,在朝堂上意气风发地发表见解,与大臣们探讨治国理政之道。

    可如今,他的突然消失,无疑让本就动荡不安的朝堂局势变得更加扑朔迷离。

    大臣们私下猜测,太子的离去是否与王文的崛起有关?

    是主动避嫌,还是另有隐情?

    一时间,各种传言甚嚣尘上。

    朝堂之上,王文身姿笔挺的站在龙台下,他面容冷峻,静静的听着文武百官汇报着近日的近况。

    提及王文执政,满朝官员心里都很不是滋味。

    原本大家都以为,他出身卑微,能够上位必然会对官员们有所倚重,从而宽容相待,营造一个相对宽松的官场环境。

    没想到,他一掌权,就给众人来了个措手不及的“下马威”,首当其冲的便是查贪腐。

    “矫枉不可不过正,事急不可不从权,一家哭总好过一路哭,百官哭,总好过百姓苦。”

    王文秉持着这样坚定的信念,在查贪腐一事上雷厉风行,毫不留情。

    他亲自挑选了一批清正廉洁、能力出众的官员,组建了一支专门的监察队伍,深入各个衙门,对官员们的账目、行为进行细致入微的调查。

    那些平日里贪赃枉法、中饱私囊的官员们,惶惶不可终日。

    他们试图通过各种关系疏通,却发现王文铁面无私,根本不为所动。

    百官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严查,有苦难言。

    这种高压态势,让他们好像一下子回到了陛下刚刚登基执政的时候,那种如履薄冰的感觉再次涌上心头。

    不仅如此,王文还在太极殿旁设立了棍棒处。

    但凡有官员敢欺压百姓、愚弄苍生,侵害百姓的切身利益,就会被如拎小鸡般直接拖到棍棒处打军棍。

    那棍棒击打在皮肉上的“啪啪”声,在太极殿周围回响,成了百官心中挥之不去的噩梦。

    一时间,朝堂上下人人自危,官员们行事都变得小心翼翼,生怕一个不小心就触犯了王文定下的规矩。

    俗话说“刑不上士大夫”,在他们看来,王文不过是高句丽贱民之子,出身低贱,不知走了什么狗屎运,竟然一步登天,位极人臣,还真把自己当成能掌控朝堂的大人物了。

    不过,这些不满怨愤,他们也只敢在心里想想,绝不敢在明面上表露分毫,生怕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。

    王

第692章 可怕的猜测[1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