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我的一九八五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一六六二章 盛京机床[2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生生世世小说]https://m.3344shu.net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bsp;在这10年里,盛京机床的在岗职工从多人缩减到多人(下岗分流从1996年开始),同时却没有进过一个大学毕业生和新员工。盛京机床的领导为了脱贫脱困,在集团层次上什么赚钱干什么,卖过冬虫夏草、纯净水,拍过电视剧,搞过房地产。

    关熙友1988年从同济大学机械专毕业后,进了中捷友谊厂,领导说研究所不要人,被分配到机床车间,在当技术员的5年时间里,他把车,钻、镗、铣的活都干了一遍。

    机遇总会给那些有准备的人。

    1993年,中捷友谊厂成立数控车间,厂办打电话把生病在家的关熙友紧急叫来,厂长宣布任命关熙友为数控车间的首任车间主任,管理300多人。

    关熙友是搞技术出身的,要靠技术吃饭是他最简单朴素的想法,既然卖不出去机床,那就帮别人修机床。这样折腾了一两年,数控车间从全厂最穷的车间变成了最富有的车间。

    厂领导看关熙友干得不错,就把另外一个车间并到数控车间,成立数控分厂,在这个过程中,关熙友深刻地感受到了进口数控机床对国内机床工业的冲击,也意识到没有核心技术,企业将面临什么样的灾难。

    为了搞清楚国外数控机床是怎么做出来的,关熙友还带着技术员亲手拆了一台进口的数控机床,拆完以后费了很大的劲才重新装回去,但装回去的机床也基本不能用了。

    1997年,关熙友被提拔为中捷厂厂长,19961997年是厂里最困难的一段时间,连续半年发不出来工资,与关熙友前后进厂的80多名大学生绝大部分都辞职走了,只剩下少数几个人。

    2002年,年仅38岁的关熙友被任命为盛京机床总经理,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非机床类的外围业务全部砍掉,回归机床主业。

    2003年底,盛京机床在国内市场份额从巅峰期的25%跌至不足10%,核心产品数控机床市占率仅5%,研发投入不足销售额的2%,远低于国际同行(普遍8%10%),核心部件如数控系统依赖进口,受制于西门子等外资供应商。冗员问题突出,人力成本占比高达30%以上,集团负债率92%,一年亏损1.2亿元,现金流几近断裂,产能利用率不足40%。

    今年1月,关熙友被任命为盛京机床董事长兼法人代表,提出裁员、削债、聚焦主业的改革措施,计划裁员7000人(占员工总数30%)。

    3月25日,裁员方案公布,涉及工龄10年以上老员工及冗余行政岗,补偿标准为N+1倍月薪。

    4月8日,盛京机床300名员工聚集总部抗议。

    4月12日,抗议规模扩大至2000人,堵塞厂区道路,部分生产线停摆。

    4月20日,当地官员介入调解,工龄20年以上员工补偿从N+1提升至N+2,保留200名技术骨干编制。增设“再就业服务中心”,提供机床维修、物流转岗培训。

    抗议逐渐平息。

    (本章完)喜欢我的一九八五请大家收藏:

第一六六二章 盛京机床[2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