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我的一九八五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一六二六章 工业机器人[2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生生世世小说]https://m.3344shu.net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imation公司成立;1959年,第一台工业机器人Unimate(尤尼梅特)下线,安装在通用汽车公司新泽西州的一条组装线上运行,把高温铸件从压铸机上取下,再焊接到汽车车身上。第一代Unimate的售价高达3.5万美元,但只能完成一些简单工序的大件焊接。

    当时美国制造业工人的时薪只有2美元,美国工厂对工业机器人的采购意愿并不强烈。

    1967年,日本政府制定了《机电法》,将数控机床、工业机器人等机电一体化产品作为重点扶持对象,给予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,日本机器人产业正式起步。

    1967年川崎重工从Unimation公司引进了机器人及技术,第二年便试制出第一台日本产Unimate机器人。从此,日本生产的电焊、物流、组装等工业机器人,随着“日本制造”,一起走向世界。

    川崎重工、安川、本田、丰田、精工爱普生等一大批日本企业开始掌握全球工业机器人的主导权。

    1973年,德国机床制造商库卡(KUKA)推出了一种拥有六轴的多关节臂动力学设计的机器人、FAMULUS。

    1982年,盛京自动化所所长蒋新松主持研发成功中国第一台工业机器人、SZJ1型示教再现机械手样机,并通过了专家组鉴定,具有国内先进水平,与国外的Unimate200型示教再现机器人指标接近。

    1985年,蒋新松主持研发的“海人一号”实现了我国水下机器人零的突破。

    1986年,由于常年亏损,工业机器人的鼻祖、Unimation公司被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收购,1993年又被Siemens(西门子)收购。

    1986年,本田推出ASIMO(阿西莫)机器人。

    1988年,蒋新松主持研发的中型水下机器人“瑞康四号”交付我国南海二号石油钻井平台使用。

    1992年,波士顿动力公司由马克·雷波特成立,开始研发机器人。

    1997年3月,蒋新松院士不幸病逝,被尊为“中国工业机器人之父”。

    经历近四十年的快速发展历程,工业机器人公司和各种工业机器人如雨后春笋般诞生,虽然市场需求逐年增加,但市场份额较小,价格昂贵,工业机器人公司常年处于亏损状态,不被投资者看好。

    官方资料显示,19921995三年间,我国共进口工业机器人566台;1996年,我国从日本进口的工业机器人就达到930台,耗资7.6亿元,每台均价约800万元。

    从国外进口的工业机器人主要用在合资汽车公司的焊接、喷漆等生产线上。

    在国内,买一台工业机器人不如招聘1000个工人划算,不仅能让这1000个人的家庭生活发生改变,还能解决这1000个人的就业问题。

    机器取代人是现代工业发展的一种趋势,但大量使用机器人会造成工人大量失业。

    劳动力成本低廉是外商在国内投资设厂的主要原因之一,工业机器人短时间内在国内没有市场,也没有找到合适的领军人物,没有在曙光自动化研究院成立机器人研究所。

    孙健哪能不知道机器人在未来的广泛用途?但不能什么行业都进入,不然就成了无所不能的怪物。

    前世,中国机器人产业超过日本,走在世界的前列,没有被人掐住脖子。

    1997年3月,蒋新松院士突然病逝,国内还没有一家机器人公司,工业机器人市场几乎被外资垄断。喜欢我的一九八五请大家收藏:

第一六二六章 工业机器人[2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